书名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副书名 2017
  并列正书名 REPORT ON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丛书名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丛书多卷书否 Y
  ISBN 978-7-300-26283-3
  主要责任者 林岗,王一鸣,马晓河,高德步
  责任方式 主编
  出版者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出版日期 2018-10
  页码 1-201
  字数 280
  开本 16
  定价 58.00
  作品语种
  整书中图分类号 F12
  参考文献 [1]安同良,周绍东,皮建才.R&D补贴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效应.经济 研究,2009 (10): 87-98.
[2] 陈傲. 中国工业行业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科学学与科 学技术管理,2008 (3): 59-63.
[3]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研究, 2009 (4).
[4] 陈希敏,王小腾. 政府补贴、融资约束与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6): 11-18.
[5] 陈彦斌,姚一旻,陈小亮. 中国经济增长困境的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 中国 人民大学学报,2013 (4): 27-35.
[6] 陈彦斌,刘哲希. 经济增长动力演进与 “十三五”增速估算. 改革,2016 (10): 106-117.
[7] 陈甬军.从“一带一路”的经济本质认识其动力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2017 (2).
[8] 陈甬军.雄安新区: 实现中国经济南北平衡的突破口.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 报,2017 (4).
[9] 陈泽聪,徐钟秀. 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 2006 (6): 122-128.
[10]池仁勇.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6): 105-108.
[11]邓卉.美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最新进展及其启示.科技导报,2017 (5).
[12]邓可斌,丁重. 中国为什么缺乏创造性破坏?——基于上市公司特质信息的 经验证据.经济研究,2010 (6): 66-79.
[13]董有逸.江门: “九证合一”改革实现登记业务全覆盖.南方日报,2017 - 04-27.
[14]杜博奇.名创优品没有秘密.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7.
[15]樊继达.韩国创新驱动战略的着力点.南方时报,2016-04-05 (A02).
[16]范建亭.开放背景下如何理解并测度对外技术依存度. 中国科技论坛,2015 (1): 45-50.
[17]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腾讯的成年焦虑.管理视野, 2017 (9).
[18]傅元海,叶祥松,王展祥. 制造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效率提高. 经济研 究,2016 (8): 86-90.
[19]郭朝先,王宏霞. 中国制造业发展与 “中国制造2025”规划. 经济研究参 考,2015 (31): 3-13.
[20] 郭光磊等. 北京市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3.
[21]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 北京: 人民出版 社,2017.
[22]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北京: 人民出版 社,2016.
[23]郭锦辉. “双创”在四个方面壮大新动能.中国经济时报,2017-09-08.
[24]郭庆旺,贾俊雪.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经济研究,2005 (6).
[25]韩美妮,王福胜.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会计之 友,2016 (17): 51-56.
[26]赫尔曼·西蒙.隐形冠军: 全球最佳500名公司的成功之道.北京: 经济日 报出版社,2005.
[27]何建武.全要素生产率: 持续改善配置结构.//刘世锦.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 展望 (2014—2023): 在改革中形成增长新常态.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4.
[28]贺康,张明善.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门槛效应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5 (5): 650-656.
[29]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等.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经济学 季刊,2008 (3).
[30]胡宝贵,庞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协同主体相关关系——基于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2016 (2): 74-79.
[31]黄奇,苗建军,李敬银,等.政府科技资助是否影响了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 新效率.科技管理研究,2015 (20): 38-44.
[32]黄泰岩,金铁鹰.大企业主导下的中小企业成长——一个国外的文献综述. 经济经纬,2008 (4).
[33]黄贤凤,武博,王建华. 中国八大经济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 素研究. 中国科技论坛,2013 (8): 90-97.
[34]贾康,苏京梅等. 新供给经济学: 理论创新与建言. 北京: 中信出版 社,2015.
[35]江飞涛,李晓萍.直接干预市场与限制竞争: 中国产业政策的取向与根本缺 陷. 中国工业经济,2010 (9): 26-36.
[36]经济学人: 新一代创业者带来 “中国速度”. (2017-09-24) [2017-09- 24].http: //tech.qq. com/a/20170924/011909.htm.
[37] 兰传海.环京津贫困带扶贫开发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5 (2).
[38]李海楠. “双创”环境再优化力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2017- 07-18.
[39]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上.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6.
[40]李良琦.能源部宣布投资7 000万美元新建清洁能源制造创新机构. (2015 - 09-16) [2015-09-17].http: //www.dsti. net/Information/News/96187.
[41]李爽.研发强度、政府支持度与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软科学,2016 (3): 11-14.
[42]黎文靖,郑曼妮.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 业创新的影响.经济研究,2016 (4): 60-73.
[43]李小平,朱钟棣. 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 据的研究.管理世界,2005 (4).
[44]李小双,孙慧,李苑.基于DEA的新疆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企业经济,2010 (10): 20-23.
[45]李阳. 基于网络DEA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统计与决策, 2015 (23): 85-89.
[46]李宇,张瑶.制造业产业创新的企业规模门槛效应研究——基于门槛面板数 据模型.宏观经济研究,2014 (11): 96-106.
[47]刘峰,宁健. 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经济,2016 (4): 142-147.
[48]刘金周,刘斌,方海峰. 新能源汽车是怎样 “骗补”的. 中国经济报告, 2016 (11): 70-72.
[49]刘升.精英俘获与扶贫资源资本化研究——基于河北南村的个案研究.南京 农业大学学报,2015 (5).
[50]刘思明,侯鹏,赵彦云.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工业创新能力——来自省级大 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 (3): 40-57.
[51]刘亚威.美国成立第7家制造创新机构——柔性混合电子学制造创新机构. (2015-08-28) [2015-08-29].http: //www. dsti. net/Information/News/95889.
[52]罗军. 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 (1): 96-103.
[53] 吕薇,马名杰,戴建军,等.提升创新动力和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课题组.迈向高质量发展: 战略和对策.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2017.
[54] 马晓河等. 大转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7.
[55]美国政府宣布成立革命性纤维与织物制造创新机构. (2016-04-01) [2016- 04-06].http: //www.dsti.net/Information/News/99161.
[56]倪飞. 中药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3): 184-187.
[57]牛泽东,张倩肖,王文.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 学报,2012 (41): 68-74.
[58]裴长洪.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美国供给学派的区别.北京: 第五届CF40- 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
[59]祁红,唐淑荣. 首都西南区域新型城镇化研究.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 社,2010.
[60]钱颖一,等.创新驱动中国.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61]乔威威,罗鄂湘,钱省三.基于DEA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以上海 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创新论坛,2014,35 (6): 562-567.
[62]秦蒙.经济增长与我国农村减贫路径探索.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2016.
[63]邱建华,贺灵.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湘潭大学 学报,2013 (1): 66-71.
[64]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 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6.
[65]石璋铭,谢存旭.银行竞争、融资约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宏观经 济研究,2015 (8): 117-126.
[66]孙咏梅,傅成昱.中国农民工多维物质贫困测度及精准扶贫策略研究.学习 与探索,2016 (7).
[67]孙咏梅,田超伟.首都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多维贫困——以建筑业为例. 政治经济学报,2016 (6).
[68] 陶凯元.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求是,2016 (1): 48-50.
[69] 田杰棠. 中国创新: 趋势与变革. 中国经济报告,2015 (8).
[70]涂正革,肖耿. 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变. 世界经济,2009 (12).
[71]涂正革,肖耿.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经济研究,2005 (3).
[72]王兵,吴延瑞,颜鹏飞.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APEC的实证研 究. 经济研究,2008 (5).
[73]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经济 研究,2010 (5).
[74]王昌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部报告,待出版.
[75]王剑峰.六大板块制度创新形成 “前海模式”.深圳特区报,2017-02-17 (A06).
[76]汪伟,潘孝挺.金融要素扭曲与企业创新活动.统计研究,2015 (5): 26-31.
[77]王一鸣,陈昌盛.重构新平衡: 宏观经济形势展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北 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
[78]魏峰,江永红.安徽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 科技论坛,2012 (8): 100-106.
[79]吴超鹏,唐菂.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 上市公司的证据.经济研究,2016 (11): 125-139.
[80]吴海江.正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创新的负面作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理,2004 (10): 31-35.
[81]吴敬琏,厉以宁,等.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6.
[82]乌兰伊茹. 中国西部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中央财经大学 学报,2013 (10): 86-90.
[83]吴延兵. 国有企业双重效率损失研究.经济研究,2012 (3): 15-27.
[84]吴永林,赵佳菲.基于DEA的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科技和 产业,2011 (1): 65-68.
[8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86] 肖仁桥,王宗军,钱丽.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不同性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研究. 中国科技论坛,2014 (1): 76-82.
[87]许敏,谢玲玲.基于DEA的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2012 (3): 74-76.
[88]杨春学,杨新铭. “十三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思路.北京: 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16.
[89]杨其静.企业成长: 政治关联还是能力建设.经济研究,2011 (10): 54-66.
[90]俞立平. 中国制造业创新绩效研究.经济学家,2007 (4): 114-120.
[91]俞文华.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财政机制探讨.行政管理改革,2015 (4).
[92]臧秀清.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利益分配问题研究.河北学刊,2015 (1).
[93]臧秀清,李旭辉. 京津冀财政协同下的生态补偿与扶贫攻坚. 经济论坛, 2017 (3).
[94] 曾镜霏,覃巍. 企业创新成长影响因素的文献评述. 经济体制改革,2013 (6): 83-87.
[95]张杰,杨连星,新夫.房地产阻碍了中国创新么?——基于金融体系贷款期 限结构的解释.管理世界,2016 (5): 64-80.
[96]张强,陈喜文.北京对口帮扶河北贫困地区发展机制创新研究. 经济与管 理,2017 (3).
[97]张玉臣,李晓桐. 中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测算及其影 响因素——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分析.技术经济,2015 (34): 18-27.
[98]张曦,赵国浩.我国大中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实证研究.工业技术经 济,2012 (12): 26-32.
[99]张颖. 近两年中国、美国、日本发明授权专利的比较分析. 经营管理者, 2016 (19): 195-196.
[100] 张英洪等. 北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研究.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15.
[101]张治河,谢忠泉,周国华,等.产业创新的理论综述与发展趋势.技术经 济,2008 (1): 35-44.
[102]郑庆华,骆静.医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企业管理,2016 (2): 26-32.
[10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2016年版).北京: 学 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04]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进入创新活跃期: 来自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的 报告——2016·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2016 (6): 67-78.
[105]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 现状、问题与对策——2015· 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2015 (6): 22-33.
[106]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 (2014).北京: 中国发展 出版社,2015.
[10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战略规划及年度报告发布. (2016-03-05) [2016-03-05].http: //www. xin huanet. com/info/2016-03/05/c_ 135155261. htm.
[108]周方召,符建华,仲深.外部融资、企业规模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科研 管理,2014 (3): 116-122.
[109]周黎安,罗凯.企业规模与创新: 来自中国省级水平的经验证据.经济学 (季刊),2005 (3): 623-638.
[110]周武英.欧盟: 借全球外脑绘创新蓝图.经济参考报,2014-03-04.
[111]朱菲娜.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双创”升级版. 中国经济时报,2017- 07-18.
[112]朱恒鹏. 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民营企业创新行为. 世界经济,2006 (12): 41-52.
[113]朱永明,贾明娥. 市场化进程、融资约束与企业技术创新. 商业研究, 2017 (1): 49-56.
[114] Akihiro Hashimoto,Shoko Haneda. Measuring the Change in Efficiency of the Japanes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Research Policy,2008 (37): 1829-1836.
[115] Arrow,K. J.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Inven- tion. In: Economic and Social Factors: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116] Achilladelis,B.,Antonakis,N. The Dynamic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 tion: the Case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Research Policy,2001 (30): 535-588.
[117] Billings,B. A.,Yaprak,A. Inventive Efficiency: How the U. S. Com- pares with Japan. R&D. Management,1995,25 (4): 365-376.
[118] Bosworth,B.,Collins,S. M. Accounting for Growth: Comparing China and India.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8,22 (1): 45-66.
[119] Kao,C.,Hwang,S. N. Multi-Period Efficiency and Malmquist Productiv- ity Index in Two-Stage Production System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4 (232): 512-521.
[120] Fisher-vanden,K.,Jefferson,G. H.,Ma,J.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nergy Productivity in China. Energy Economics,2006,28 (5): 690-705.
[121] Fukuyama,H.,William,L.,Weber,Y. A Directional Slacks-based Measure of Technical Inefficiency. Socia-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9 (10),274-287.
[122] Jefferson,G. H.,Rawski,T. G.,Zhang,Y.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nvergence Across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y.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 ness Studies,2008,6 (2): 121-140.
[123] Jeon,B. M.,Sickles,R. C.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Growth Accounting.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2004,19 (5): 567-591.
[124] Kaneko,S.,Managi,S. Environment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Economics Bulletin,2004,17 (2):1-10.
[125] Klenow,P. J.,Rodríguez-Clare,A. Economic Growth: A Review Es- say.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7,40 (3): 597-617.
[126] Kumar,S.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Productivity Growth: A Global Anal- ysis Using Malmquist-Luenberger Index. Ecological Economics,2006,56 (4).
[127] Kumbhakar,S. C. Esti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Productivity Change When Production is not Efficient: A Panel Data Approach. Econometric Review,2000 (19): 425-460.
[128] Liu,X. H.,Buck,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hannels for Interna- 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ies. Research Policy. 2007,36 (3).
[129]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The China Effect on Global Innovation. Research Bulletin,2015.
[130] Nanere,M.,Fraser,I.,Quazi,A.,D'Souza,C. Environmentally Ad- justed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An Australian Case Stud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7,85 (2): 350-362.
[131] Uania,V.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he Spillover Hypothesis: Some New Evid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es,2006 (1): 31-40.
[132] You,T.,Chen,X.,Holder,M. Efficiency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Pharma- ceutical Industries: Ownership and Scale Economy. Applied Economics,2010 (17): 2217-2241.
[133] Tone,K. Dealing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 in DEA: A Slacks based Meas- ure (SBM) Approach. GR IPS Reserarch Report Series,2003.
[134] Watanabe,M.,Tanaka,K. Efficiency Analysis of Chinese Industry: A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 Energy Policy,2007 (35): 6323-6331.
[135] Mitchell,W.,Roehl,T.,Slattery,R.J. Influences on R&D Growth among Japanese Pharmaceutical Firm 1975—1990.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1995,6 (1): 17-31.
[136] WTO. 2011,“Trade Patterns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in East Asia: From Trade in Goods to Trade in Tasks”. http: //www. wto. org/english/res_e/booksp_e/ stat_tradepat_globvalchains_e. pdf.
[137] Yusuf,S.,Nabeshima,K. and Perkins,D. Under New Ownership: Pri- vatizing China’s State Owned Enterprise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The World Bank,2005.
  辞典简介 本册工具书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之一,共收录126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