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古代东北民族朝贡制度史
  丛书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丛书多卷书否 Y
  ISBN 978-7-101-11554-3
  主要责任者 程妮娜
  责任方式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出版日期 2016-03
  页码 1-725
  字数 720
  开本 16
  定价 179.00
  作品语种
  整书中图分类号 F752.92
  参考文献 古籍
《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尚书大传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春秋公羊传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论语注疏》,《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
《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大戴礼记》,《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影印本。
《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管子校正》,《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
《荀子集解》,《诸子集成》本,[清]王先谦注,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
《墨子》,《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
《文子》,《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
《逸周书》,《四部备要》本,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抱经堂丛书》本影印本。
《春秋繁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山海经》,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汉]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晋]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北齐]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南朝·梁]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唐]姚思廉:《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唐]姚思廉:《陈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唐]李百药:《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
[唐]令狐德棻:《周书》,北京:中华书局,1971年。
[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唐]李延寿:《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唐]魏徴等:《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元]脱脱等:《辽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元]脱脱等:《金史》,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明]宋濂等:《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清]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柯劭忞:《新元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汉官仪》,《丛书集成新编》本,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汉]贾谊:《贾谊新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汉]刘安等:《淮南子》,保定:莲池书社,民国辛酉(1921)年。
[汉]王充:《论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影印本。
[北魏]崔鸿:《别本十六国春秋》,《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影印本。
[北魏]阚骃:《十三州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唐]吴兢:《贞观政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唐]张九龄:《曲江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唐]元稹:《元氏长庆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台湾:世界书局,1988年。
[唐]许敬宗编:《文馆词林》,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陈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宋]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影印本。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宋]叶隆礼:《契丹国志》,贾敬颜、林荣贵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宋]宇文懋:《大金国志校证》,崔文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宋]曾巩:《元丰类稿》,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六年(1937)。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台湾:国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0年。
[宋]洪皓:《松漠纪闻》卷上,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第1册,沈阳:辽沈书社,1985年。
[宋]楼钥:《北行日录》,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265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金]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缩印本。
[金]元好问:《中州集》,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
《元朝秘史》,乌兰校勘,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元]苏天爵编:《元文类》,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年。
[元]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年影印本。
[元]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明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上海:上海书店,1982年。
[明]陈循等:《寰宇通志》,郑振铎辑,《玄览堂丛书续集》本,台湾:“中央”图书馆,1947年影印本。
[明]徐溥等:《明会典》(正德),李东阳等重修,《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影印本。
[明]申时行等:《大明会典》(万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77年。
[明]俞汝楫等:《礼部志稿》,《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影印本。
[明]冯瑗辑:《九边图说》,台湾:正中书局,1981年。
[明]于燕芳:《建州考》,潘哲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1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
[明]马文升:《抚安东夷记》,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明]苕上愚公:《东夷考略》,台湾:广文书局,1966年。
[明]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余思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明]冯瑗辑:《九边图说》,台湾:正中书局,1981年。
[明]方孔炤:《全边略记》,王雄编辑点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3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年。
[明]陈建辑:《皇明从信录》,沈国元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毕恭等:《辽东志》,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第1册,沈阳:辽沈书社,1985年。
[明]王之诰:《全辽志》,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第1册,沈阳:辽沈书社,1985年。
[明]吕维祺辑:《四译馆增定馆则》,《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薄音湖编辑点校《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第4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
《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1986年、1987年影印本。
[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清]昆冈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张廷玉等:《皇朝文献通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清]于敏中:《钦定日下旧闻考》,《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影印本。
[清]傅恒等:《皇清职贡图》,《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影印本。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清]阿桂等:《满洲源流考》,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年。
[清]海滨野史辑:《建州私志》,潘哲编《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1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
[清]吴承志:《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台湾:文海出版社,1968年。
[清]吴桭臣:《宁古塔纪略》,杨宾等撰《龙江三纪》,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清]杨宾:《柳边纪略》,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第1册,沈阳:辽沈书社,1985年。
[清]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第4册,沈阳:辽沈书社,1985年。
[清]萨英额:《吉林外纪》,李澍田主编《吉林外纪 吉林志略》,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
[清]屠寄:《黑龙江舆图》第五册,光绪二十五年(1899)石印套色本。
[清]屠寄:《蒙兀尔史记》,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
[清]西清:《黑龙江外纪》,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清]魏源:《圣武记》,韩锡铎、孙文良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清]曾公亮、丁度:《武经总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
[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清]阿桂等:《盛京通志》,沈阳:辽海出版社,1997年。
[清]鄂尔泰等:《八旗通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清]托津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70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92年。
[清]瞿中溶:《集古官印考证》,新加坡:东方学会出版社,1924年。
[清]和珅等:《热河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年。
[清]长顺等:《吉林通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
[清]曹寅等编:《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长春: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1982年。
唐晏等:《渤海国志三种》,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30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编:《中国明朝档案总汇》,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明代辽东档案汇编》,沈阳:辽沈书社,1985年。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军机处录副奏折》。
黑龙江省档案馆藏:《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
季永梅、刘景宪译编:《崇德三年满文档案译编》,沈阳:辽沈书社,1988年。
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李澍田主编:《金碑汇释》,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
罗福颐辑校:《满洲金石志》,《历代碑志丛书》第23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高丽]金富轼:《三国史记》,杨军校勘,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
[朝鲜]郑麟趾:《高麗史》,平壤:朝鲜人民共和国科学院,1957年。
[朝鲜]徐居正编:《東文選》,《朝鮮群書大繫》续第9辑,汉城:朝鲜古书刊行会,1994年。
[朝鲜]郑昌顺等编纂:《同文汇考》,台湾:珪庭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
[韩]国史编纂委员会编:《朝鮮王朝實録》,汉城:国史编纂委员会,1968年。
[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日]《續日本紀》,东京:吉川弘文馆,昭和四十七年(1972)。
[波斯]拉施特:《史集》,余大钧、周建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中国现代论著
著作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央民族学院编辑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地区资料汇编》,内部发行,1979年。
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济南:齐鲁书社,1984年。
程妮娜:《古代中国东北民族地区建置史》,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程妮娜:《金代政治制度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丛佩远、赵鸣岐编:《曹廷杰集》,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崔明德:《中国古代和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达力扎布:《明代漠南蒙古历史研究》,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年。
丁谦:《后汉书东夷传地理考证》,杭州:浙江图书馆,民国四年(1915)。
丁谦:《晋书四夷传地理考证》,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董万仑:《东北史纲要》,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傅乐焕:《辽史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高敏:《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郑州:大象出版社,1998年。
高明士:《天下秩序与文化圈的探索:以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顾颉刚:《古史辩》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韩儒林:《穹庐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黄枝连:《亚洲的华夷秩序——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形态论》《东亚的礼义世界——中国封建王朝与朝鲜半岛关系形态论》《朝鲜的儒化情境构造——朝鲜王朝与满清王朝的关系形态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1994年、1995年。
贾敬颜:《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丛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蒋秀松:《东北民族史研究》(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金毓黻:《东北通史》,重庆:五十年代出版社,1944年。
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李大龙:《汉唐藩属体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李健才:《东北史地考略》、《东北史地考略》续集、《东北史地考略》第三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1995年、2001年。
李健才:《明代东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
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林珪监修,徐宗伟总纂:《珲春乡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吉林府县志辑3》,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年。
林沄:《林沄学术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
马大正、杨保隆等:《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论丛》,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马长寿:《乌桓与鲜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马一虹:《靺鞨、渤海与周边国家、部族关系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梅文昭总纂:《宁安县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52年影印本。
秋浦:《鄂伦春社会的发展》,北京:民族出版社,1978年。
孙进己、王绵厚主编:《东北历史地理》第一、二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孙进己:《东北民族史研究》(一),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孙进己等:《女真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
孙秀仁、干志耿:《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孙秀仁等:《室韦史研究》,哈尔滨:北方文物杂志社,1985年。
孙玉良编著:《渤海史料全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
陶文钊编:《费正清集》,林海、符致兴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
田余庆:《拓跋史探》,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佟冬主编:《中国东北史》第一、二、三卷,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
王承礼:《中国东北的渤海国与东北亚》,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王国维:《观堂集林》,见彭林整理《观堂集林(外二种)》,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健群:《好太王碑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王绵厚、李健才:《东北古代交通》,北京:沈阳出版社,1990年。
王绵厚:《高句丽古城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王绵厚:《秦汉东北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
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桂林:广西师范学院出版社,2008年。
王新英编:《金代石刻辑校》,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
王锺翰主编:《中国民族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王锺翰:《清史新考》,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
魏存成:《高句丽考古》,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
魏存成:《渤海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魏志江:《辽金与高丽关系考》,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
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薛虹、李澍田主编:《中国东北通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杨军、张乃和主编:《东亚史》,长春:长春出版社,2006年。
杨旸主编:《明代东北疆域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
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张博泉:《东北地方史稿》,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年。
张博泉:《箕子与朝鲜论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
张博泉:《中华一体的历史轨迹》,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
张博泉:《夫余与高句丽论集》,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
张博泉、苏金源、董玉瑛:《东北历代疆域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
张博泉等:《金史论稿》第一卷,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
张久和:《原蒙古人的历史——室韦-达怛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赵宾福:《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周伟洲:《敕勒与柔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考古发掘报告
北洞文物发掘小组:《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出土的殷周铜器》,《考古》1974年第6期。
郭文魁:《和龙渤海古墓出土的几件金饰》,《文物》1973年第8期。
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黑龙江友谊县凤林古城址的发掘》,《考古》2004年第12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绥滨同仁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6年第1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宾县索离沟遗址发掘简报》,《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滚兔岭遗址发掘报告》,《北方文物》1997年第2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双鸭山市保安村汉魏城址的试掘》,《考古》2003年第2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志军、郝思德、李陈奇编:《平阳墓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东主编:《扶余明墓——吉林扶余油田砖厂明代墓地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馆:《丸都山城——2001—2003年集安丸都山城调查试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和龙市博物馆编著:《西古城——2000~2005年度渤海国中京显徳府故址田野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永吉查里巴靺鞨墓地》,《文物》1995年第9期。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集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榆树老河深》,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吉林市博物馆:《吉林永吉杨屯大海猛遗址》,《考古学集刊》第五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贾洲杰:《金代长城》,《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靳维柏、王学良、黄星坤:《黑龙江省友谊县凤林古城调查》,《北方文物》1999年第3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五女山城——1996—1999、2003年桓仁五女山城调查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1998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4年第2期。
刘振华:《永吉杨屯遗址试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8期。
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牡丹江边墙调查简报》,《北方文物》1986年第3期。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编著:《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内蒙古扎赉诺尔古墓群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12期。
绥化地区文物管理站:《呼兰河中游考古调查简报》,《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2期。
唐山市文物管理处等:《滦县塔坨鲜卑墓群清理简报》,《文物春秋》1994年第3期。
唐山市文物管理所等:《河北玉田县大李庄村汉墓清理简报》,《文物春秋》1991年第1期。
佟柱臣:《喜见中国出土的第一块乌丸石刻》,《辽海文物学刊》1996年第2期。
王承礼、曹正榕:《吉林敦化六顶山渤海古墓》,《考古》1961年第6期。
王立新、塔拉、朱永刚主编:《林西井沟子——晚期青铜时代墓地的发掘与综合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许永杰:《黑龙江七星河流域汉魏遗址群聚落考古计划》,《考古》2000年第11期。
延边博物馆编:《延边文物简编》,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8年。
运铎:《朝鲜发现渤海二十四块石建筑址》,《博物馆研究》1984年第2期。
张柏忠:《哲里木盟发现的鲜卑遗存》,《文物》1981年第2期。
郑绍宗:《河北省战国、秦、汉时期古长城和城障遗址》,《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编:《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六顶山与渤海镇》,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论文
拜根兴:《唐李他仁墓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陈得芝:《秦汉时期的北疆》,《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第21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陈国灿:《魏晋间的乌丸与“护乌丸校尉”》,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编《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1期,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79年。
陈金生:《试论质子在加强宗藩关系中的作用》,《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鄂伦春编旗初探》,《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陈巍:《论唐与奚、契丹的和亲》,《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1期。
程民生:《海上之盟前的宋朝与女真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3期。
程尼娜:《渤海与日本交聘中“高丽国”的辨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4期。
程尼娜:《辽代女真属国、属部研究》,《史学集刊》2004年第2期。
程妮娜:《辽朝乌古敌烈地区属国、属部研究》,《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2期。
丛佩远:《扈伦四部形成概述》,《民族研究》1984年第2期。
崔明德:《唐与契丹、奚和亲公主考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达力扎布:《清代内扎萨克六盟和蒙古衙门设立时间蠡测》,《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年第2期。
董万仑:《清初瓦尔喀部安楚拉库、内河二路考异——兼谈也塔喇氏源流》,《清史论文集》,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
董万仑:《关于粟末靺鞨几个问题的探讨——兼与靺鞨新说商榷》,《黑河学刊》1989年第1期。
董万仑:《古代东方秽与貊研究的反思》,《北方论丛》1998年第3期。
董万仑:《明末清初图们江内外瓦尔喀研究》,《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
都兴智:《略论东北古代族名与山水之名的关系》,《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冯承钧:《辽金北边部族考》,《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论著汇辑》,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
冯恩学:《黑龙江中游地区靺鞨文化的区域性及族属探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
冯恩学:《特罗伊茨基靺鞨墓地的陶器来源》,《北方文物》2006年第4期。
冯恩学:《黑水靺鞨的装饰品及渊源》,《华夏考古》2011年第1期。
冯家昇:《豆莫娄国考》,《禹贡》半月刊,1937年第7卷,第1、2、3合期。
冯家昇:《述肃慎系之民族》,《禹贡》半月刊,1935年第3卷,第7期。
冯永谦:《辽代边防城考》,冯永谦《北方史地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冯永谦:《金长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
冯永谦:《金长城修筑年代辨》,《东北史地》2008年第3期。
干志耿:《古代橐离研究》,《民族研究》1984年第2期。
干志耿:《靺鞨族及黑龙江流域的靺鞨遗存》,《北方文物》1985年第1期。
干志耿:《三江平原汉魏城址和聚落址的若干问题——黑龙江考古千里行随笔》,《北方文物》1999年第3期。
葛承雍:《对西安市东郊唐墓出土契丹王墓志的解读》,《考古》2003年第9期。
韩宝兴:《辽东属国考——兼论昌黎移地》,《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2期。
韩昇:《论魏晋南北朝对高句丽的册封》,《东北史地》2008年第6期。
韩昇:《隋炀帝伐高丽之谜》,《漳州师院学报》1996年第1期。
何川芳:《“华夷秩序”论》,《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何天明:《两汉北方重要建制“度辽将军”探讨》,《北方文物》1988年第3期。
胡秀杰、刘晓东:《渤海陶器类型学传承渊源的初步探索》,《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
黄今言:《东汉末季之家兵与世兵制的初步形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贾敬颜:《从金朝的北征、界壕、榷场和宴赐看蒙古的兴起》,《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1985年第9期。
贾伟明、魏国忠:《论挹娄的考古学文化》,《北方文物》1989年第3期。
姜玉珂、赵永军:《渤海国北界的考古学观察》,《北方文物》2008年第2期。
蒋秀松:《明代女真的敕贡制》,《民族研究》1984年第4期。
蒋秀松:《高丽末期的东西女真》,《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年第3期。
蒋秀松:《明代建州女真兴起原因略探》,《东北史地》2008年第5期。
金景芳:《商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说》,朱润东主编《中华文史论丛》第7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金毓黻:《金史所纪部族详稳群牧考》,《东北集刊》1942年第4期。
靳枫毅:《夏家店上层文化及其族属问题》,《考古学报》1987年第2期。
李大龙:《东汉王朝使匈奴中郎将略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第4期。
李大龙:《关于高句丽侯驺的几个问题》,《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5期。
李大龙:《关于藩属体制的几个理论问题——对中国古代疆域理论发展的理论阐释》,《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4期。
李德山:《试论唐朝初年的唐丽关系》,《北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李殿福:《高句骊金铜、石雕佛造像及中原郡碑——兼谈高句骊易名高丽之始》,《考古》1993年第8期。
李鸿彬:《简论三万卫》,《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第1期。
李健才:《夫余的疆域和王城》,《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4期。
李健才:《夫余王城新考——前期夫余王城的发现》,《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年第4期。
李健才:《二十四块石考》,《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
李玲、东青:《也谈“靺鞨”名称之始见》,《北方文物》1997年第2期。
李文信:《吉林市附近之史迹及遗物》,《历史与考古》1946年沈阳博物馆专刊第1号。
李新全:《高句丽建国传说史料辨析》,《东北史地》2010年第5期。
李学智:《辽代之兀惹城及曷苏馆考》,《大陆杂志》1960年第20卷,第8、9期。
李延铁、于建华:《从索离沟的考古发现看古索离国的地望》,《北方文物》2010年第2期。
李彦平:《唐朝与东北少数民族契丹、奚的和亲》,《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
李逸友:《内蒙古出土古代官印的新资料》,《文物》1961年第9期。
李银德:《徐州发现西汉早期银缕玉衣》,《东南文化》2000年第2期。
李云泉:《朝贡体制的理论渊源与时代特征》,《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3期。
林幹:《两汉时期“护乌桓校尉”略考》,《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林沄:《论团结文化》,《北方文物》1985年第1期。
林沄:《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国联盟》,《吉林大学学报》1986年第6期。
林沄:《东胡与山戎的考古探索》,《林沄学术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林沄:《肃慎、挹娄和沃沮》,《林沄学术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刘国祥、白劲松:《论谢尔塔拉文化及相关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海拉尔区文物管理所编《海拉尔谢尔塔拉墓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
刘小萌:《清前期东北边疆“徙民编旗”考察》,吕一燃主编《中国边疆史地论集》,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
刘晓东:《渤海纪年再考订》,《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
刘志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雄”传记——试论王粲〈英雄记〉》,《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刘志扬、李大龙:《“藩属”与“宗藩”辨析——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四》,《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3期。
卢兆荫:《南越王墓玉器与满城汉墓玉器比较研究》,《文物与考古》1998年第1期。
马驰、马文军:《唐代羁縻府州与中央关系初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马一虹:《靺鞨部族分布地域考述》,《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2期。
马一虹:《渤海与后东突厥汗国的关系——兼及渤海建国初期的周边环境》,《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孟广耀:《辽代乌古敌烈部初探》,《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米文平:《鲜卑石室的发现与初步研究》,《文物》1981年第2期。
米文平、冯永谦:《岭北长城考》,《辽海文物学刊》1990年第1期。
莫任南:《匈奴、乌桓的“落”究竟指什么?》,《民族研究》1994年第1期。
潘玲:《西汉时期乌桓历史辨析》,《史学集刊》2011年第1期。
朴灿奎:《王莽朝高句丽记事的诸史料辨析——王莽朝高句丽记事与高句丽侯騊考(上)》,《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奇文瑛:《论明朝内迁女真安置政策——以安乐、自在州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奇文瑛:《论明后期辽东安乐、自在州的变化——兼及辽东行政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第3期。
乔梁:《靺鞨陶器分期初探》,《北方文物》1994年第2期。
乔梁:《靺鞨陶器的分区、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
孙进己:《室韦及其先人和我国各族的关系》,《黑河学刊》1985年第4期。
孙守道:《汉代辽东长城列燧遗迹考》,《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2期。
孙铁山:《唐李他仁墓志铭考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远望集》,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孙秀仁:《黑龙江历史考古述论》(上),《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1期。
孙秀仁、朱国忱:《渤海国上京京畿南北交通道与德理镇》,《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年第3期。
孙玉良:《渤海纪年补订》,《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1期。
谭其骧:《元代的水达达路和开元路》,《历史地理》1981年创刊号。
唐长孺:《魏晋杂胡考》,《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上海:三联书店,1955年。
特勒木:《“庚戌之变”与朵颜卫的变迁》,齐木德道尔吉、中国蒙古史学会主编《蒙古史研究》第7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
滕绍箴:《论清代“三姓”八旗设立与副都统考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田立坤:《关于北票喇嘛洞三燕文化墓地的几个问题》,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辽宁考古文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
田立坤:《三燕文化遗存的初步研究》,《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1期。
田立坤:《三燕与唐昌黎考》,《辽海文物学刊》1993年第1期。
田立坤:《鲜卑文化源流的考古学考察》,吉林大学考古学系编《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考古论文集》,北京:知识出版社,1993年。
田立坤:《棘城新考》,《辽海文物学刊》1996年第2期。
田余庆:《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魏书·序纪〉有关史实解析》(上、下),《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4期。
佟柱臣:《我国历史上对黑龙江流域的管辖和其他》,《文物》1976年第7期。
佟柱臣:《喜见中国出土的第一块乌丸石刻》,《辽海文物学刊》1996年第2期。
王乐文:《“肃慎族系”略论》,《历史教学》2008年第2期。
王利华:《〈广志〉成书年代考》,《古今农业》1995年第2期。
王绵厚:《东北古代夫余部的兴衰及王城变迁》,《辽海文物学刊》1990年第2期。
王绵厚:《关于汉以前东北“貊”族考古学文化的考察》,《文物春秋》1994年第1期。
王绵厚:《试论桓仁“望江楼积石墓”与“卒本夫余”——兼论高句丽起源和早期文化的内涵与分布》,《东北史地》2009年第6期。
王雪萍、吴树国:《辽代东北路统军司考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1期。
王禹浪、李彦君:《北夷“索离”国及其夫余初期王城新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第1期。
王禹浪:《乌裕尔河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以北安市为中心》,《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
魏存成:《中原、南方政权对高句丽的管辖册封及高句丽改称高丽时间考》,《史学集刊》2004年第1期。
魏存成:《渤海政权的对外交通及其遗迹发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
魏存成:《靺鞨族起源发展的考古学观察》,《史学集刊》2007年第4期。
魏国忠:《渤海疆域变迁考略》,《求是学刊》1984年第6期。
魏国忠、孙正甲:《唐与黑水靺鞨之战》,《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
魏国忠:《渤海质子侍唐述略》,《求是学刊》1986年第1期。
魏志江:《关于清朝与朝鲜宗藩关系研究的几个问题》,《东北史地》2007年第1期。
武国勋:《夫余王城新考——前期夫余王城的发现》,《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年第4期。
项春松:《昭乌达盟燕秦长城遗址调查报告》,《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
辛迪:《段氏鲜卑起源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熊义民:《略论先秦畿服制与华夷秩序的形成》,《东南亚纵横》2002年Z1期。
宿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文物》1977年第5期。
许永杰、赵永军:《七星河流域汉魏遗址群聚落考古的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庆祝张忠培先生七十岁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阎万章:《〈大彝震遣使聘日年代考〉商榷》,《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
杨保隆:《勿吉地域西南部边至考》,《北方文物》1985年第4期。
杨保隆:《高句骊族族源与高句骊人流向》,《民族研究》1998年第4期。
杨军:《东亚封贡体系确立的时间——以辽金与高丽的关系为中心》,《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杨茂盛:《赫哲族的源流、分布与变迁》,《黑龙江民族丛刊》1988年第2期。
杨余练:《明代后期的辽东马市与女真族的兴起》,《民族研究》1980年第2期。
杨余练:《简论清代康熙时期的“新满洲”与“布特哈八旗”》,《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
亦邻真:《中国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族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2期。
余大钧:《阻卜考》,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编《内蒙古社联各学会1981年论文选编》(下),呼和浩特: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出版,1982年。
喻常森:《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1期。
张碧波、庄鸿雁:《关于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思考——从凤林古城址族属说起》,《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张博泉:《夫余史地丛说》,《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6期。
张博泉:《〈魏书·豆莫娄传〉中的几个问题》,《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2期。
张博泉:《乌桓的起源地与赤山》,《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2期。
张甫白:《肃慎·挹娄·女真考辨》,《史学集刊》1992年第1期。
张国庆:《西晋至北魏时期“护东夷校尉”初探》,《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3期。
张久和:《北朝至唐末五代室韦部落的构成和演替》,《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7年第5期。
张全超等:《俄罗斯远东地区特罗伊茨基靺鞨墓地人骨研究》,《人类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张士尊:《明初辽东吸引少数民族南下定居政策述略》,《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张世尊、赵毅:《明辉发部先世南迁考》,《明史研究》第8辑,北京:黄山书社,2003年。
张韬:《略考同渤海历史与考古有关的两方官印》,《北方文物》2008年第3期。
张亚红、鲁延召:《唐代黑水靺鞨地区思慕诸部地望新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第1期。
赵东升:《明末乌拉部是否源于塔山左卫?》,《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年第1期。
赵评春:《震国立号年代考》,《北方文物》1989年第4期。
赵永军:《黑龙江东部地区汉魏时期文化遗存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3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郑君雷:《辽宁锦县昌盛石椁墓与辽东属国》,《北方文物》1997年第2期。
郑君雷:《乌桓遗存的新线索》,《文物春秋》1999年第2期。
郑君雷:《早期东部鲜卑与早期拓跋鲜卑族源关系概论》,吉林大学考古系编《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系建系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年。
郑天挺:《明代在东北黑龙江的地方行政组织奴儿干都司》,《史学集刊》1982年第3期。
郑永振:《渤海文化考古学新探——以陶器为中心》,《东疆学刊》2008年第4期。
郑永振:《对渤海的建国年代和建国地的讨论》,《北方文物》2010年第2期。
周良霄:《鞑靼杂考》,《文史》第8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周伟洲:《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
朱泓、曾雯、张全超、陈山、周慧:《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族属问题的生物考古学考察》,《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
朱泓、张全超、李法军:《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遗址西区墓地人骨研究》,《人类学学报》2007第2期。
朱永刚:《东北青铜文化的发展阶段与文化区系》,《考古学报》1998年第2期。
范恩实:《靺鞨兴嬗史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宋卿:《唐代羁縻府州朝贡制度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刘文健:《高句丽与南北朝朝贡关系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外国现代论著
著作
[日]白鸟库吉:《東胡民族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
[日]池内宏:《滿鮮史研究》上世第一册,东京:吉川弘文馆,1979年。
[日]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论集》,潘世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日]堀敏一:《中國と古代東アジア——中華的世界と諸民族》,东京:岩波书店,1993年。
[日]堀敏一著,韩昇编:《隋唐帝国与东亚》,韩昇、刘建英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日]日野开三郎:《東北アジア民族史》(上、下),东京:三一书房,1988年、1990年。
[日]外山军治:《金朝史研究》,李东源译,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8年。
[日]片冈一忠:《中國官印制度研究》,东京:东方书店,2008年。
[日]西嶋定生:《西嶋定生東アジア史論集》第3卷《東アジア世界と冊封體制》,东京:岩波书店,2002年。
[日]信夫清三郎编:《日本外交史》,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内部发行)。
[日]浜下武志:《朝貢システムと近代アジア》,东京:岩波书店,1997年。
[日]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朱荫贵、欧阳菲译,虞和平校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美]Henry Serruys,Sino-Mongol Relations During the Ming,II.the Tribute System and Diplomatic Missions (1400-1600),Bruxelles,1967.
[美]亨利·赛瑞斯:《明蒙关系Ⅲ——贸易关系:马市(1400-1600)》,王苗苗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
[美]巴菲尔德:《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袁剑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美]费正清编:《中国的世界秩序:中国传统的对外关系》,杜继东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法]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龚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俄]E.N.杰列维扬科:《黑龙江沿岸的部落》,林树山、姚凤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
[俄]《历史文献补编:十七世纪中俄关系文件选译》,郝建恒等译,北京:商务印书
  辞典简介 本册工具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之一,共收录72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