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6-2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增幅                     CAJ格式文件下载   PDF格式文件下载   Excel格式文件下载   报表预览
PER CAPITA INCOME & EXPENDITURES AND INCREASE RATE OF URBAN HOUSEHOLDS
【条目主要内容】 条目所含内容:
  • 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 人均年消费性支出
  • 扣除物价人均收入增幅
  • 扣除物价人均支出增幅

条目涉及地区:天津市;
条目年份跨度:
  • 2001
  • 2000
  • 1999
  • 1998
  • 1997
  • 1996
  • 1995
  • 1994
  • 1993
  • 1992
  • 1991
  • 1990
  • 1989
  • 1988
  • 1987
  • 1986
  • 1985
  • 1984
  • 1983
  • 1982
  • 1981
  • 1980
  • 1979
  • 1978

【条目出处】 2002.《天津统计年鉴》 >>第6篇 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6-2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增幅.第169页
【本年鉴指标解释条目】
【历年相同条目】 [1].6-2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增幅.2003.《天津统计年鉴》.第6篇 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
[2].6-2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增幅.2002.《天津统计年鉴》.第6篇 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
[3].6-2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增幅.2001.《天津统计年鉴》.第六篇 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
【同栏目条目】 [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第6篇 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
[3].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构成
[4].6-1 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情况
[5].6-2 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支及增幅
[6].6-3 城市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7].6-4 城市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8].6-5 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分类
[9].6-6 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全年购买量
[10].6-7 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消费品全年购买量
【其他地区同主题条目】 重庆市 浙江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天津市 上海市 陕西省 山西省 山东省 全国范围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江苏省 吉林省 湖南省 湖北省 黑龙江省 河南省 河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1].表7.9 全体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2013-2014年) 第7章 人民生活与物价>>表7.9 全体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2013-2014年) 2015,《重庆统计年鉴》,150
[2].表7.10 全体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13-2014年) 第7章 人民生活与物价>>表7.10 全体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13-2014年) 2015,《重庆统计年鉴》,151
[3].表7.14 城镇常住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2013-2014年) 第7章 人民生活与物价>>表7.14 城镇常住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2013-2014年) 2015,《重庆统计年鉴》,155
[4].表7.15 城镇常住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13-2014年) 第7章 人民生活与物价>>表7.15 城镇常住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13-2014年) 2015,《重庆统计年鉴》,156
[5].表7.19 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2013-2014年) 第7章 人民生活与物价>>表7.19 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2013-2014年) 2015,《重庆统计年鉴》,160
[6].表7.20 农村常住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13-2014年) 第7章 人民生活与物价>>表7.20 农村常住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13-2014年) 2015,《重庆统计年鉴》,161
[7].2-1 全体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13-2014年) (二)人民生活>>2-1 全体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13-2014年) 2015,《重庆调查年鉴》,17
[8].2-2 全体居民家庭现住房情况(2013-2014年) (二)人民生活>>2-2 全体居民家庭现住房情况(2013-2014年) 2015,《重庆调查年鉴》,18
[9].2-10 全体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2013-2014年) (二)人民生活>>2-10 全体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2013-2014年) 2015,《重庆调查年鉴》,24
[10].2-13 各区县全体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二)人民生活>>2-13 各区县全体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015,《重庆调查年鉴》,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