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首页
用户指南
|
登录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统计数据检索
统计数据分析
统计年鉴导航
我的统计数据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Frontiers in China期刊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引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图书全文库
中国专利数据库
中国标准数据库
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
国外标准数据库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
统计年鉴导航
目 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安徽城市经济发展总体概况
第二章 安徽城市经济竞争力评价
第三章 安徽城市经济发展动力研究
第四章 安徽城市产业发展分析
第五章 安徽城市管理分析
第六章 安徽城市群(圈)发展研究
第七章 安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项目支持
年鉴中文名
年鉴英文名
历任主编
本年鉴检索
逻辑
检索项
检索词
条目题名
正文
《安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年鉴年份
:2015
卷
:
主编
:周加来,李强 等编著
主编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出版者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4
ISBN
:978-7-5650-2179-4
内容简介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也相应进入快速发展期。历史地看,城市化进程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相同步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时至今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一些国家,往往一个城市或城市群的经济就能左右该国的国民经济。因此,有关城市和城市化问题的研究,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安徽财经大学城市与县域经济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安徽省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9年发布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报告》喜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此基础上,2015年首次推出《安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旨在为安徽城市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本书内容共分为七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安徽城市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研究表明,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发展潜力在不断地释放,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都在一个合理的、较快的区间,增幅在全国比较靠前,在中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房地产投资潜力仍然较大。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农业县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经济总量小、服务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房地产销售不景气等问题。政策建议部分,主张从深化体制改革、扩大有效需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实
现安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从综合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人力资本竞争力、资源禀赋竞争力等角度对安徽城市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综合而言,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表现最好的是皖中地区,皖北次之,皖南最后,其中以合肥、芜湖发展最好,各项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具备较强的综合经济发展实力,并且具备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兹济发展质量不高与经济效率低下并存、城镇化水平偏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从提高经济效率、挖掘经济潜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提升安徽城市经济竞争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而实现安徽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从消费、投资和对外贸易三个维度分析安徽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2013年安徽省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增幅位于中部地区首位,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距逐渐缩小,结构也趋合理;居民消费商品种类也日趋多样化和选择化。安徽省城市经济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城镇居民收入稳步上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消费环境逐步改善,人们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水平逐级上升。政策建议部分,主张从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投融资环境、调整外贸政策等角度重塑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第四章对安徽城市三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农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结构不断完善,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安徽省工业经济增长迅速,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优势和新兴产业地位提升;安徽省服务业结构逐步优化,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传统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政策建议部分,主张从创新农业发展思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角度实现安徽三次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第五章是安徽城市管理方面的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日益增加,承载能力、系统性和效率都有了显著进步;安徽城市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安徽省城市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得到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效果明显,带动了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建议部分,主张通过明确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完善法律法规、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等角度完善安徽城市管理工作。
第六章分析了安徽省三大城市群发展情况。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以及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内需持续较快增长,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引进外资与进出口增速加快。同时我们仍需清楚地认识到,安徽省三大城市群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较低、城市间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城市仍有较大的差距等难题。政策建议部分,主张通过打造优势产业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调整产业结构等角度加快壮大安徽省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
第七章对安徽省资源性城市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矿产资源型城市淮南、淮北、铜陵和马鞍山四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发展潜力较大,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年末从业人员有所增加。旅游资源型城市黄山和池州社会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旅游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较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逐步,接待游客量逐年递增,旅游收入有所增加。政策建议部分,主张通过优化旅游产品策略、市场推广、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服务水平等角度加速推进安徽资源性城市的转型与升级。
最后,报告得到了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财经大学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感谢校内、校外专家的建设性修改建议。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本书中错漏缺点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市(县)领导不吝指正,以便我们进一步完善。
页数:
177
字数(千字):
196
定价:
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