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本年鉴检索

逻辑
检索项
检索词
  •  
  • 《跨世纪的中国人口》(THE POPULATION OF CHINA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 年鉴年份:1990
  • :西藏卷
  • 主编:多杰欧珠,李永胜,席津生 主编
  • 主编单位:《跨世纪的中国人口》(西藏卷)编委会
  • 出版者: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日期:1994.08
  • ISBN:7-5037-1672-X
  • 内容简介
          由多吉欧珠、李永胜、席津生三位同志任主编,周君玉、马本昌、武建华三位同志任副主编的《跨世纪的中国人口》(西藏卷)即将问世,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藏族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是中国五十几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藏族人民勤劳智慧,刚毅豪迈,为缔造伟大的祖国和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西藏自治区是藏族人口最主要最集中的分布区。对西藏人口进行研究,是对藏族经济、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种社会现象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开展这项研究,对于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藏族的发展和繁荣,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跨世纪的中国人口》(西藏卷)是一本全面研究西藏人口的区域性人口科学著作。本书以丰富的资料和翔实的数据,阐述了西藏人口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1952年到1990年,西藏总人口由115万增长到218.05万,38年间增加103.05万人,增长89.61%,年均增长人数2.71万人,年均增长率1.70%。其中,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加,是藏族人口的增长。1990年藏族人口为209.56万,占总人口的96.11%。在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西藏人口素质也有所提高,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改善,人口结构也更加合理。而这一切又是与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使西藏的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西藏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医药卫生以及体育事业都有很大发展。1952年西藏工业产值几乎为零,人均农业产值159.32元(按1982年不变价格计算),但是到了1990年人均工农业产值达到469.62元(按1982年不变价格计算),1952年全区人均粮食135.04公斤,1990年人均粮食达到278.9公斤,1952年人均牲畜存栏数为8.47头(只),而1990年发展到人均牲畜存栏数为10.32头(只),经济的发展使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这一切,为西藏人口数量的发展,素质的提高,分布的改善和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本书以无可争辩的事实阐明了人口科学中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西藏人口和任何一个地区的人口一样,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总体。人口的数量、素质、分布、结构等等,都是在变化的。而所有这些发展、变化都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西藏人口发展与全国其他各省、市、自治区人口的发展有相同的地方,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书也十分重视对西藏人口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对西藏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从人口科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揭示了西藏各种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人口问题的解决途径,反映西藏自治区人口发展的规律性。本书具有自身的见解和独特的见地,对西藏人口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推进。总之,本书不仅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咨询价值。对于了解西藏自治区的区情,对于领导机构的决策,对于丰富和发展人口科学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 页数:514
  • 字数(千字):410
  • 定价: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