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首页
用户指南
|
登录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统计数据检索
统计数据分析
统计年鉴导航
我的统计数据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Frontiers in China期刊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引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图书全文库
中国专利数据库
中国标准数据库
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
国外标准数据库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
统计年鉴导航
目 录
《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编辑委员会
编辑说明
第一卷 概要
第二卷 年龄
第三卷 教育
第四卷 就业
第五卷 婚姻
第六卷 家庭
第七卷 生育
第八卷 老年人口
第九卷 死亡
第十卷 住房
附录
年鉴中文名
年鉴英文名
历任主编
本年鉴检索
逻辑
检索项
检索词
条目题名
正文
《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年鉴年份
:2005
卷
:
主编
:李铁兵 主编
主编单位
: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
出版者
: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05
ISBN
:978-7-5037-5114-1
内容简介
:
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是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和部署,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被抽中地区人民群众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经过全省调查工作人员特别是近6000名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艰苦努力,调查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次调查,进一步查清了当前我省的人口总量、地区分布、基本结构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为了解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的自然增长、教育、就业、迁移流动的变化情况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为监测我省“小康”的进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这次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对象是在被抽中的调查小区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于2005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调查小区以及户口在本户,2005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在本户的全部人口。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调查登记采取入户调查的方法进行。这次调查考虑对各市、县有一定代表性,在国家分配陕西样本的基础上扩大了样本量,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本次调查共涉及10个市和杨凌示范区、107个县(市、区)、1175个乡(镇、街道)、2893个村(居)委会的3772个调查小区。调查样本量7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9%。根据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漏报率为1.32%。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结束后,省统计局在对数据快速汇总的基础上,发表了《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之后,完成了调查资料的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工作,获得了更为详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科学评估。为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我们将部分数据进行了处理,按常住人口口径汇总的数据编辑出版。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设有:概要、年龄、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育、老年人口、死亡、住房等十卷。本资料所刊数据均系抽样调查的直接调查数据,未作总体推算,请读者使用数据时注意。本前言中计算抽样比(2.09%)为常住人口,未包括漏报人口,请在推算全省数据时注意。在抽样调查工作的登记、编码、录入等过程中都可能产生误差,样本的分布也存在偏差,这些都将集中反映到汇总结果中。由于本次调查指标设置较多,对一些指标代表性强,而对另一些指标代表性就弱,因此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合理的数据。本资料对这些数据保留了数据处理后的原貌,没有做任何改动,请读者使用数据时加以注意。由于本次是抽样调查,少数民族数据太少,不具代表性,故此有关民族资料未编印。这次调查虽然是采取不等比例的抽样方法,但全省进行了加权汇总。本资料中各县(市、区)的数据已经按全省统一的抽样比换算。本资料中“空格”表示无该项数据。由于计算机运算中采取四舍五入的处理,个别汇总表分栏数据之和与合计数存在很小差别,并不影响数据的使用。为了帮助读者准确使用本资料,我们将《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5年陕西省各市和杨凌示范区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5年陕西省各市、县常住人口资料》(本资料为推算数,可直接使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填写说明》等文件和资料作为附件一并刊印。
页数:
793
字数(千字):
1616
定价:
200.00